经研究发现蟾酥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具有突出的抗肿瘤作用。蟾酥中的蟾毒灵(BL)可有效诱导白血病、乳腺癌、卵巢癌、骨肉瘤及结肠癌等相关癌细胞的分化、凋亡等活动。本文根据蟾毒灵(BL)抗肿瘤药理作用与机理作简单介绍。 蟾毒灵属蟾毒配基类,是蟾酥提取物中有效的抗癌单体成分之一。近年来研究表明,蟾毒灵能强烈抑制人红细胞膜上的Na+-K+-ATPase,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;提高荷瘤动物的免疫功能;协同化疗药物环磷酰胺/丝裂霉素C 等的作用;提高白细胞水平等。有学者研究表明给予低分化胃癌细胞系MGC-803 加入一定浓度的BL48小时以上,BL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,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凝集碎裂和DNA 损伤,且凋亡主要发生在G0/G1 期。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,抑制率也增加。杨敏研究表明蟾毒灵可抑制HL-60 细胞的增殖,其半数抑制浓度约为0.03μmol/L,随着浓度的增加,其抑制程度也增加,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。 蟾毒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。研究表明BL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(MAPK)的异常活化来实现的,活化的MAPK 将诱导癌基因RAS 和Raf-1 表达,而这些基因表达的结果是产生MAPK 激酶-1(MAPKK-1),MAPKK-1 对MAPK 再进一步活化。有研究发现,BL在U937细胞中诱导凋亡作用与其调节Bcl-2(一种抗凋亡蛋白)表达有关;另外Na+-K+-ATPase受到抑制而引起细胞内高钠,可以作用于Bcl-2 蛋白上游,这也是一个主要抑癌机制。有学者研究发现 BL促进A375.S2细胞的凋亡是呈剂量依赖性的,且主要通过受体依赖途径和半胱天冬酶依赖途径。据报道BL 诱导的肝癌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,在其作用下,p21wafl/cipl的表达上调,两者呈负相关(P﹤0.01)。 近期研究表明,蟾酥及其有效成分即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又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。早期研究表明蟾毒灵是一种高效的细胞分化诱导剂,能诱导白血病K562 细胞株和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分化,其作用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。在低浓度时,主要通过降低拓扑异构酶Ⅱ(TopoⅡ)、蛋白激酶A 和蛋白激酶C(PCK)活性,抑制酪蛋白激酶-2活力等机制以诱导肿瘤细胞分化。除此之外,蟾毒灵也可通过抑制细胞膜上Na+-K+-ATPase诱导肿瘤细胞分化。还有研究结果显示蟾毒灵可通过增加抑癌基因p21WAVI 的表达抑制细胞繁殖,促进细胞分化。 有研究证实了BL 可以通过另一种机制,如下调WT1(Wilms tumor 1)基因来诱导K562 细胞分化和凋亡。低浓度的BL作用下只出现细胞分化现象,高浓度的BL可出现分化与凋亡并存。在BL诱导的分化和凋亡过程中,WT1 蛋白和mRNA 的水平都会降低,即BL可以通过下调WT1基因表达来促进K562 细胞分化与凋亡。 蟾毒灵在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。有研究发现蟾毒灵通过下调MMP-2, ERK和JNK信号通路等机制来抑制人体骨肉瘤细胞的前移和浸入。 有学者发现蟾毒灵通过增强TJ活动,下调MMP活性来抑制膀胱癌细胞T24的迁移和浸入活动。虽然目前蟾毒灵的这种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作用还没有深入研究,但也提示蟾毒灵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一个新型药物。 新血管的生成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大量营养物质,使肿瘤细胞增殖。如果没有血管的生成,原发肿瘤的生长小于或等于1-2mm3。目前临床治疗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容易侵袭与转移,而新血管的生成在肿瘤发生侵袭与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有研究表明蟾酥中的有效成分蟾毒灵能抑制新血管的生成。 研究表明,BL在一定剂量时(5nmol/L)不但可以使牛主动脉内皮增生受到抑制,还可以使毛细血管样管状网络的形成受到阻碍,并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BL能特异性阻止内皮细胞进入G0/G1期,使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2/M 期。 本书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 获得上海中医药科技奖著作奖前言
一、抑制肿瘤细胞生长
二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
三、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
四、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
五、抑制新血管增生和内皮细胞增殖